该文章于2006年由申维玺教授等人共同撰写发表于《医学研究杂志》。文章主要围绕肺癌阴虚证炎性细胞因子基因表达谱展开研究,旨在阐明阴虚证本质,同时介绍了玉丹荣心丸治疗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观察。本研究通过现代医学技术手段,对中医阴虚证的本质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结果不仅为中医证候的现代医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癌提供了科学依据。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扩大样本量,深入探讨细胞因子在中医证候中的作用机制,以及如何通过调节细胞因子水平来改善肺癌患者的预后。
一、 研究背景与目的
中医“证”的本质未明,申维玺等提出阴虚证本质是细胞因子及相关发病机制理论。本研究以肺癌阴虚证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为材料,验证该理论。
二、 材料和方法
1、 病例分组
肺癌阴虚证组和非阴虚组,依病理及中西医结合虚证标准诊断。
2、 RNA提取与芯片制备
提取外周血白细胞总RNA并纯化定量,用含495个炎症相关基因的芯片,经多步骤对RNA荧光标记、杂交、洗涤、扫描及分析。
三、 结果
1、 总RNA提取结果:
RNA样品电泳条带清晰,28S比18S的亮度接近2:1,样品质量符合实验要求。
2、 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筛选出肺癌无阴虚与肺癌阴虚证组间表达差异相差两倍以上的基因有120条。其中,肺癌阴虚证较肺癌非阴虚证表达上调的炎性细胞因子基因有86条,表达下调的炎性细胞因子基因有34条。具体基因包括:
表达增加的基因:白细胞介素类(IL-1、IL-8及其受体、IL-6、IL-7、IL-25等)、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TNFα、TNFβ等)、干扰素家族(IFNγ等)、趋化因子(MCP)、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超家族成员及细胞因子上下游信号传导过程中相关的酶、激酶、转录因子等。
表达降低的基因:白细胞介素类(IL-1Ra、IL-2、IL-11受体、IL-24)、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成员(Fas配体、TNF受体相关因子)、其他基因(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Ⅲ、趋化因子受体、淋巴细胞毒素、CD3E抗原、骨形态蛋白6等)。
四、 结论
研究表明肺癌阴虚证中致炎因子(IL - 1、TNFα等)和抑炎因子(IL - 1Ra、IL - 6等)表达变化,免疫调节网络失衡,符合阴虚证本质是细胞因子网络紊乱理论,为中医证型研究提供模式。
五、 研究展望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扩大样本量,深入探讨细胞因子在中医证候中的作用机制,以及如何通过调节细胞因子水平来改善肺癌患者的预后。此外,可以探索其他中医证候的基因表达谱,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更多科学依据。
具体详情见原文:2006.03医学研究杂志-肺癌阴虚证炎性细胞因子基因表达谱的研究
2006.03医学研究杂志-肺癌阴虚证炎性细胞因子基因表达谱的研究.pdf